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76年的生化科,1978年学校正式升格为黄冈师范专科学校后成立生物科,迄今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,下设生物科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工程、植物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,目前全日制研究生、本科生1000余人。学院坚持平台强院战略,不断提升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平台,为学生入院学习与科学探索提供良好的条件。现拥有:
1个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国家特需项目授权领域——学科教学·生物;
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、国家特色专业、教育部师范类认证专业——生物科学;
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、地方优师专项招生计划培养专业——生物科学;
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——生物科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;
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(支柱)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——生物工程、食品科学与工程;
1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”专业——生物工程;
1个湖北省高校“荆楚卓越农林人才”培养计划专业——植物科学与技术;
3个省级教学团队——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、生命科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、植物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;
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——项俊名师工作室;
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——生物科学专业教研室、生物实验教学教研室;
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——植物学;
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——湖北大别山区蝶类识别及标本采集制作、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实验、植物学线下一流课程、生物类专业劳动教育、创新创业实践、植物学野外实习、动物学;
1个省级优秀课程案例——植物学;
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湖北省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——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;
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、湖北大别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生物馆——生物标本馆;
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——种质资源与特色农业;
2个省级重点学科、“楚天学者计划”设岗学科——农业资源与环境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;
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——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綜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;
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——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台协同创新中心;
1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——黄冈师范学院;
1个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“科技小院”——油茶科技小院;
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——湖北大别山地标优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;
1个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——大别山油茶创新团队;
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——药用植物资源功能发掘及综合利用研究团队,常用除草剂对板栗生长发育及栗果品质的影响研究团队。
学院坚持人才兴院战略,引进了一批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,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。现有专任教师55人,超过90%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,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5%。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、食品科学领域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1人、湖北省“百人计划”1人、省产业教授1人、楚天学者3人、楚天学子1人、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、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、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、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1人、黄冈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、黄州学者4人、明珠学者14人;还聘请了部分中科院院士、世界知名学者、长江学者、国家名师等为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。
学院坚持学科引领战略,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立足绿色大别山建设,围绕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方向,组建了土壤环境与修复、植物营养与绿色栽培、生物多样性与保护、特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 “学者—教授—博士”高水平学术团队,大力推进科学研究。近5年来,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0余项,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,出版学术专著15部,发表论文460多篇,其中SCI、EI、ISTP收录100余篇;获省部级(政府)教学、科研成果奖16项。
学院坚持教学中心战略,倾尽心血培养人才,大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国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近5年来,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30%左右,其中考取双一流高校的比例超过25%,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%以上。同时在全国、全省大学生实验技能、创业实践、教师技能、科技作品等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,毕业生綜合素质得到广泛认可。
学院坚持校友誉院战略,培育出许多优秀校友,为学生成就梦想树立榜样。如中学校长:黄冈中学校长何兰田、襄阳市第五中学副校长贺欣荣、公安县第二中学校长刘红雁、鄂州汀祖中学校长伍良田、红安八里中学校长何登峰等;中学特级教师:汪芳慧、程少根、王贵雄、舒伦文、童金元等;企业高管:每日食品网执行副总王晓玲、广东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区运营中心总经理向军涛、上海太太乐福赐特食品有限公司质量经理覃彩凤、王老吉大健康产业(梅州)有限公司高管朱孟良、谦益农业(湖北)有限公司合伙人张锋等;优秀学者:长江学者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、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兰州大学熊友才教授等。
未来,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衷心期待您的参与。一同恪守“厚德、博学、力行、致远”校训,秉承“尚师表、勇担当、秉诚朴、图自强”的黄师精神和“团结、拼搏、求实、创新”的生农精神,共同携手将学院建设成为学校标杆、省内有较大影响力、国内有较好声誉的学院,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做出应有贡献。